2024年国内花生连续第二年增产,期初库存和产量同比双增。而在食品花生需求表现偏弱的背景下,花生价格震荡走低。
展望2025年,低价农户惜售、春节后二次补货以及进口花生到港延迟等,对一季度花生期价将产生一定支撑。若花生消费好于预期,期价或出现阶段性反弹,但产区货源消耗进度偏慢。二季度国产花生季节性抛售与延迟到港的进口花生到港时间重合,压力将较常年偏大。花生种植收益优于竞争作物,2025年花生种植培养面积预计仍将增加,若无极端不利天气,累库周期尚未结束,二季度以后花生价格或再度走低。
2024年国内花生种植收益高于玉米等竞争作物,农户花生种植意愿较高。据机构预估,2024/2025年度花生种植培养面积同比增加8.53%,至439.85万公顷。
产区天气方面,河南、山东部分产区旱涝急转对单产产生不利影响,局部产区天气异常对花生单产和品质产生某些特定的程度的不利影响。其中,2024年6月中下旬,河南南部、山东和安徽局部产区存在阶段性干旱,春花生处于开花扎针需水期,干旱使得麦茬花生播种延迟;7月中下旬,河南南部、山东降水持续,局部地区有洪涝风险;8月下旬,辽宁局部区域降水偏多。花生单产下降使得花生产量增幅小于面积增幅,预期2024/2025年度我国花生产量同比增长2.33%,至1632.95万吨,花生连续第二年实现增产。
品质方面,部分产区收获季降雨、洪涝及霜冻导致油料花生占比增加,品质较好的食品花生占比下降,可能会引起后期随着货源消耗,好货食品花生相对较少,食品花生与油料花生的价差走扩。
现货供需继续转向宽松的背景下,花生价格明显走低。价格跌至外包地农户种植成本附近后,基层低价有明显惜售心理。购销僵持的背景下,部分产区货源消耗进度偏慢。据机构统计,截至2024年12月末,东北地区余货比例较往年同期高7.3个百分点。不过,初期在东北地区花生水分偏大的情况下,河南白沙米货源适量流通。
另外,2024年大花生出货速度同比偏快。总的来看,河南大杂花生余货量约53.6%,白沙花生余货量约60.9%。山东产区因产量不理想,本作物年度相对来看影响力更低。货源相对集中在基层,贸易商存货量有限。基层剩余销售时间窗口仍长,低价惜售情绪短期暂难显著改善,挺价惜售对行情的影响是短多长空。
短期来看,若花生价格跌至外包地农户种植成本附近,产区上货量将减少,对短期价格产生支撑。
但中长久来看,挺价惜售使得供应压力后移,对中长期行情产生利空影响。5~6月份天气转暖,基层农户普遍无冷库,农户因担忧酸价提升等质量上的问题,有季节性抛售需求。产区货源销售进度较常年偏慢,且货源大多分布在在上游产区,可能使得二季度花生季节性抛售对价格的压力大于常年,花生价格易出现阶段性快速走低。
2024/2025年度全球花生产量预计同比增长1.71%,至5033.6万吨。其中,印度花生产量预计同比增加18.33%,至710万吨;尼日利亚花生产量预计同比持平,为430万吨;美国花生产量预计同比增长10.8%,至295.4万吨;阿根廷花生产量预计同比减少8.97%,至135万吨;苏丹受内乱影响,新一作物年度花生仍存减产预期,预估同比减少27.85%,至100万吨;塞内加尔花生产量预计同比减少1.62%,至170万吨。
全球花生丰产预期施压国际花生价格,但国内花生价格同样处于低位,进口利润不佳。进口利润相对尚可的,仍是我国进口免税的部分非洲不发达国家。但其中,2024年11月塞内加尔宣布花生出口禁令,优先保障其国内供应。截至2025年1月初,出口禁令尚未解除,塞内加尔开关时间尚无法确定,进口塞内加尔花生到港延迟已没办法避免。苏丹花生再度减产,且苏丹武装冲突对港口发运可能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国内对进口苏丹花生签约采购订单数量也相对较少。
2024年9月,我国允许尼日利亚、马拉维、乍得花生进口,我国花生可进口来源国增加。不过马拉维、乍得非花生主产国,尼日利亚是花生主产国,但其供需基本平衡,可供出口量相对有限。因此,预期2025年国内花生进口量或处于近年偏低水平。到港时间预期延迟,对2025年一季度花生现货价格有偏多影响。
我国花生出口主要是食用花生,出口目的地主要是欧盟和日本等国。近两年,由于我国花生价格不断走低,与阿根廷等出口国的性价比提升,加之国内高油酸花生市场认可度较高,我国花生出口表现良好。
2024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花生仁12.65万吨,同比增加41.16%。花生出口数量增加,有利于减轻国内花生供给压力。但花生出口数量占比较小,出口改善对国内花生价格的提振较为有限。
我国花生消费结构按照下游消费行情区分,主要是由压榨、食用、种子等三部分所组成。其中主要消耗渠道为压榨。过去5年来,压榨用量的花生基本占到消费量的55%~60%;食用花生占比35%左右;种用量取决于播种面积的变动情况,近几年种子用量基本维持在120万~150万吨之间。
食品花生消费方面,202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餐饮消费表现良好,春节后市场补货带动销量好转,处于近年高位。食品花生消费尚可,并使得食品花生与油料花生的价差处于相对高位。但是2024年二季度市场走货再度转慢,9~11月份规模型批发商业市场走货速度创出近五年季节性新低。一是房地产及基建处于下行周期,外来务工人员流动减少,花生为非必需消费品,食品花生消费表现低迷;二是花生现货价格运行重心震荡走低,产业链中下游对后市花生价格仍存看跌预期,投机性补货需求缺失,产业链中下游随用随补,因此成交相对低迷。
目前,产业链中下游对花生价格仍有一定看空情绪,渠道库存偏低。春节是花生消费的季节性旺季,节前备货和节后补货存在刚性采购需求,2025年1~2月份市场成交存在季节性好转预期。从年度预估来看,花生价格处于低位有利于需求恢复性增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2024/2025年度国内食用花生需求同比增加15万吨,至815万吨。
油料花生需求方面,水产养殖规模偏低、豆粕供需宽松对花生粕价格产生压力。但花生油与大宗油脂的价差跌至低位,2024/2025产季花生上市后,花生价格明显走低。花生散油榨利由亏损快速改善至盈亏平衡点附近,大型压榨厂多以生产小包装花生油为主。小包装花生油目前盈利相对丰厚,大型压榨厂对油料花生的收购积极性较高。
花生油是以家庭消费为主的小包装植物油,压榨厂春节前后存在阶段性补货需求。春节后进口花生到港延迟,压榨厂将以采购国产花生为主,对油料花生价格将产生一定支撑。但长久来看,产区花生供应整体充足,进口花生米到港延迟后的时间点,可能与国产花生季节性抛售时间点重合。因此,二季度在货源宽松的背景下,压榨厂对油料花生的收购或将有较强的压价意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估,2024/2025年度油料花生需求同比增加60万吨,至1060万吨。
2025年国内花生产量预期是影响中长期行情的重要的条件。从绝对收益来看,花生价格走低后农户种植收入减少。但从比较收益来看,花生的竞争作物玉米、小麦、大豆养殖收益更差,玉米种植已出现亏损。
机构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花生种植收益好于其他竞地品种。其中,河南大花生的种植收益为617元/亩,高于小麦的305元/亩、大豆的160元/亩和玉米的-210元/亩。由于灾害性天气导致单产下降明显,河南白沙花生的种植收益仅为122元/亩,但仍高于玉米的-210元/亩;吉林花生的种植收益为267元/亩,高于玉米的-138元/亩;辽宁花生的种植收益为286元/亩,高于玉米的-275元/亩。因此,2025年农户对花生的种植意愿或仍相比来说较高,预期2025年国内花生种植培养面积或连续第三年增长。
目前全球处于弱拉尼娜气候,拉尼娜可能会引起我国夏季炎热高温、秋季北方降雨偏多、南方相对偏干。但据NOAA预测,拉尼娜可能于3~5月恢复至ENSO中性,花生种植生长时间窗口在4~7月,受灾概率偏低。若2025年不出现类似于2024年那样旱涝急转的极端天气,2025年花生单产或存在恢复性增长预期,2025年我国花生存在一定增产预期。
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预计,2025年一季度国内花生价格止跌转为震荡,或出现阶段性反弹;二季度后花生价格运行重心或再度震荡走低。
短期来看,花生价格跌至外包地农户种植成本附近后,农户低价产生惜售情绪。春节是花生、花生油消费的季节性旺季,产业链中下游由于此前有看空情绪,保持低库存采购策略。春节后的刚性补库需求,对花生价格将产生支撑。塞内加尔尚未开关,苏丹武装冲突持续、港口发运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春节后进口花生到港延迟至二季度,均对一季度国内花生行情有一定利多影响。
长期来看,农户低价惜售易使得供应压力后移。二季度天气转暖后,季节性抛售压力将较常年偏大,且时间节点正好与延迟到港的进口花生到港时间点重合。花生种植收益优于竞争作物,2025年花生种植培养面积预计增加;若产区无极端不利天气,单产也存在恢复性增长预期。因此,作者觉得,二季度后国内花生市场行情报价或将震荡下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